恒汇证券 陈静红:旧书店里的微光
陈静红的 “静文书屋” 开在老巷深处,木质招牌被岁月浸得发黑,门帘上绣的墨竹却总泛着新绿。她总穿素色棉衫,头发松松挽在脑后,指尖常年带着油墨香 —— 那是翻旧书时,纸页里沉淀的时光味道。
这天午后恒汇证券,巷口的梧桐叶被风卷进书店,落在一本 1987 年版的《唐诗选》上。陈静红弯腰去捡,指腹忽然触到书页间夹着的硬壳。她轻轻翻开,里面是张泛黄的信笺,字迹娟秀:“阿明,我去南方教书了,这本书你留着,想我的时候就读‘愿君多采撷’。” 落款是 “晓棠”,日期停在 1988 年深秋。
正看得出神,玻璃门 “叮铃” 响了。进来的是住在巷尾的老教授,手里攥着本卷边的《宋词鉴赏》。“静红啊,上次借的书该还了。” 老人笑着递过书,目光扫过她手里的信笺,忽然顿住,“这字迹…… 像我老伴年轻时写的。”
陈静红心头一动,把信笺递过去。老教授戴上老花镜,手指微微发颤:“真是她的字!当年她去南方,我在国外做访问学者,没来得及送她……” 老人声音哽咽,从口袋里掏出个铁皮盒,里面竟也藏着张同款信笺,是晓棠后来寄来的,说那本《唐诗选》她故意夹了信,盼着他某天能发现。
“这本书我找了三十年。” 老教授摩挲着书脊,眼眶泛红。陈静红没说话,转身泡了杯菊花茶,放在他手边。夕阳透过玻璃窗,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,落在满架旧书上,像撒了层温柔的金粉。
后来老教授常来书店,有时带着晓棠的新作,有时只是坐在角落翻书。陈静红依旧每天整理旧书,只是多了个习惯 —— 每发现夹着信或小物件的书,都会小心收在抽屉里,盼着某天能帮它们找到主人。
巷子里的风还在吹,静文书屋里的微光恒汇证券,却温暖了许多人的时光。
发布于:北京市51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